Tuesday, September 1, 2009

独家:沙叻秀新村、熱水湖新村、增江新村 联合一个阵线



联邦直辖区三个新村 (沙叻秀新村、熱水湖新村、增江新村) 联合一个阵线。

中国报:沙叻秀新村民起訴隆市局 團結宴籌獲2萬基金

(吉隆坡29日訊)沙叻秀新村“捍衛新村木屋,法律籌款基金團結晚宴”,獲得熱烈響應,為村民起訴吉隆坡市政局法律基金,籌獲2萬逾令吉。

新村村長曾貴說,沙叻秀新村自1997年被征地興建大道,拆了100多間擁有地契的住宅,及200多間沒有地契的房屋,2006年又被市政局以零度木屋的名義,拆了200多間。

“我們可以理解發展需求的征地,然而市政局拆卸后,卻沒有任何發展計劃。”

他指出,即使是發展征地,也應該與新村的領袖、居民們商談,好好安頓居民,而不是趕居民走。

交法庭定奪

他說,英殖民時代新村人民被槍桿子趕進來,如今卻又被市政局鏟泥機趕走,對新村居民並不公平。

他指出,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已經承認新村為合法,但是市政局卻以零度木屋為由要拆除新村木屋。

“這兒共2000多戶居民,其中卻只有800逾戶擁有地契,新村里大多數屋子也是木屋,難道就全都要拆,我們要用法律去捍衛我們的新村,以法律與市政局周旋。”

他在昨晚的晚宴上,如是指出。

出席者還有熱水湖新村村長王佑貴、增江新村村長葉天保、增江新村顧問王德榮、馬華聯邦直轄區公共投訴局副主任陳元虎、反對搬遷委員會主席黃志明等等。

陳元虎說,人民組屋每個月需要繳付124令吉租金,而且每3年還會重新審核資格,不能說是木屋居民的家。

“只有在新村的屋子才是屬于他們的家。”

他指出,之前有一些案件,有的人被市政局遷走后,才查出該地屬于私人地,市政局根本無權要屋主搬走。

“如今市政局再次要村民搬遷,如果把案件帶進法庭,還是有勝訴機會,一切就交由法庭定奪。”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9-08-30&sec=local&art=0830lk11.txt

Monday, August 31, 2009

TheStar: Families sue City Hall

Seeking justice: Chin (centre, in orange batik) along with the village heads, sponsors and contributors on stage to receive acknowledgements of their support for the pro-tem committee’s effort against the demolition of some of the houses in Salak Selatan New Village. On the right is Lawrence, the lawyer engaged by the pro-tem committee.

ABOUT 60 families living in Salak Selatan New Village, who are being represented by a pro-tem committee, have hired a lawyer to sue the Kuala Lumpur City Hall (DBKL) over their status as residents and for their right to receive land titles for their homes.

“This village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1940 and 1952 under the Emergency Ordinance. From the original 800 families that settled here, the village has now grown to comprise about 1,000 families,” Seputeh MCA vice chairman and Seputeh Barisan Nasional information chief Banie Chin Yen Foo said.

About 200 families were issued eviction notices by the DBKL in March this year with a deadline to shift out by June 8.

“These families comprise mostly the children of the original settlers and have lived here their whole lives. They had tried to apply for land titles years ago but were rejected by the DBKL,” Chin said.

He added that sometime during the late 70s, part of the village was separated from the original settlement and renamed Kg Malaysia.

“The residents of Kg Malaysia applied for land titles and got them within a year. The original 800 villagers of Salak Selatan New Village have obtained land titles for their homes as well,” Chin said.

He added that the 200 residents who were given eviction notices felt that they were being treated unjustly.

“Before they started sending out the eviction notices, the DBKL should have held a dialogue with the 13 NGOs in this village, like the Rukun Tetangga, dialect associations and the Dewan Orangramai dan Kebajikan Kg Baru Salak Selatan committee, to discuss the issue,” Chin said.

“The DBKL organised a balloting in May and about 170 families took up the offer of a unit at PPR Desa Petaling and compensation of RM1,000,” Chin added.

Among the 170 families, 60 have had their homes demolished but the remaining families are still living in the village in the hope that they will be able to keep their homes now that a pro-tem committee has been set up to challenge the DBKL.

“If these villagers and their homes are considered illegal under the zero squatters policy, why were electricity and water supply given to them?” Chin questioned during a press conference at a fund-raising dinner held at the Dewan Orangramai dan Kebajikan Kg Baru Salak Selatan.

The dinner was held to raise RM15,000 to pay the remaining outstanding lawyer’s fees.

According to lawyer Vincent Lawrence from Wan Hazidin Lawrence and Associates, the villagers who have engaged him to file the lawsuit are demanding a declaration of their status as residents and land titles for their homes.

“I have issued a notice to the City Hall with a deadline to reply in two weeks’ time. So far, we have not received any answer, but the deadline has not lapsed yet,” Lawrence said.

The Housing and Local Government Ministry commissioned the New Villages Master Plan Village Survey (2002-2003) and has acknowledged 450 new villages nationwide, comprising those set up under the Briggs plan during the 1948-1960 Emergency Ordinance to quell communist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pre-Emergency and post-Emergency Chinese villages.

Salak Selatan New Village is one of the 450 and is one of only three new villages within Kuala Lumpur, the others being Jinjang New Village and Ayer Panas New Village.

“On behalf of the villagers, I would like to extend an invitation to Kuala Lumpur mayor Datuk Ahmad Fuad Ismail and Federal Territories Minister Raja Datuk Nong Chik Raja Zainal Abidin to come to the village and see for themselves what is happening on the ground,” Chin said.

Source: http://thestar.com.my/metro/story.asp?file=/2009/8/31/central/4618534&sec=central

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团结晚宴

捍卫新村木屋法律筹款基金团结晚宴



日期:8月28日
時間:晚上7時
地點:沙叻秀新村民眾大會堂
聯絡人:79811926(新村民眾大會堂)、012-9718668(張茂林)、012-2012022(黃志明)、012-2895779(張桂芳)

Wednesday, August 12, 2009

南洋商报:沙叻秀新村反木屋搬迁委会,28日办晚宴,筹法律金

东方日报:拆木屋没建设,沙叻秀村委轰市局

星洲日报:曾貴:市局拆屋沒發展‧如同毀沙叻秀新村


(吉隆坡)沙叻秀新村發展與協調委員會主席曾貴認為,吉隆坡市政局在過去數年來分階段拆除沙叻秀新村非法木屋後,卻又沒有進行任何發展的做法,宛如企圖毀滅該新村!

他補充,市政局在過去數年開始以零度木屋為由拆除新村外圍非法木屋,但往往在拆除木屋後,就讓空地廢置這裡,最後形成廢墟,對附近居民的生活作息造成影響。

他覺得,若市政局有心要協助新村進行發展,除了不應該執行零度木屋外,也應該協助新村村民擴大和發展,甚至協助沒有非法木屋的居民取得地契才是協助村民和新村發展的上上策。

他也認為,市政局執意執行零度木屋的做法也違反大馬首相發表“一個馬來西亞”概念。

曾貴是在週二(8月11日)上午於沙叻秀新村民眾大會堂舉行的為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籌募法律基金晚宴的新聞發佈會上,如此表示。

促村民團結保家園

曾貴說,目前新村有約2000住戶,除了其中800戶居民是持有地契外,剩餘的千餘戶都是非法住戶。因此他促請新村村民仿效檳城荳蔻村村民團結一致的精神來協助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籌募基金來保住家園。

“屆時,我們也邀請聯邦直轄區另外2個新村,也就是說增江新村和熱水湖新村的代表出席晚宴和邀請他們上台發言。”

出席新聞發佈會者包括馬華聯邦直轄區公共投訴局副主任陳元虎、沙叻秀新村民眾大會堂張茂林、沙叻秀新村體育會主席呂順富、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主席黃志明和財政張桂芳等人。

陳元虎:有水電供應何來非法之說

陳元虎指出,在239戶接獲市政局拆除木屋令的居民當中,有50餘戶居民已拆除木屋和搬遷,剩餘的居民則在法庭於6月10日發出庭令要市政局停止拆除工作後,剩餘的居民都繼續居住在新村內,部份村民則成立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

目前,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分別向廠家和木屋居民收取1000令吉和800令吉的律師費,其中木屋居民只需給500令吉,剩餘的300令吉將通過籌款晚宴去籌募。

他說,他認為新村是在新村法令成立前就存在,加上村民的住家都有水電供應,何來非法之說。

張茂林:設委會非搞對抗

同時,張茂林則呼吁新村村民踴躍協助被逼遷的村民籌募2萬5000令吉的法律基金,以保住家園。

他澄清,成立委員會的做法不是要和政府對抗,純粹是希望政府知道新村的合法性,不要讓在新村居住多年的任居民流離失所。

新聞背景
市局欲拆除239間非法木屋和工廠

吉隆坡市政局打算在6月30日前拆除沙叻秀新村9路、11路、12路、13路、14路、15路、16路、18路、19路、20路及20A路的239間非法木屋和工廠。

在239戶受影響的居民和商家中,其中91%的居民已到市政局進行人民組屋抽籤程序,以在木屋被拆除時,直接遷入人民組屋,至於另外的9%居民在向政黨求助後,60戶居民決定成立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和入稟法庭起訴吉隆坡市政局,以暫緩市政局要拆除村內239間非法木屋和工廠的決定。

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籌募律師基金晚宴



日期:8月28日
時間:晚上7時
地點:沙叻秀新村民眾大會堂
聯絡人:79811926(新村民眾大會堂)、012-9718668(張茂林)、012-2012022(黃志明)、012-2895779(張桂芳)
星洲日報/大都會‧2009.08.11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73820

光明日报:拆非法屋沒具體發展計劃‧沙叻秀新村恐遭毀滅

(吉隆坡)沙叻秀新村發展與協調委員會主席曾貴聲稱,吉隆坡市政局過去數年來分階段拆除沙叻秀新村的非法木屋後,卻又沒進行任何具體性的發展計劃,這舉宛如企圖毀滅該新村。

他今日(週二,8月11日)在沙叻秀新村民眾大會堂為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籌募法律基金晚宴記者會時說,市政局過去邁向零度木屋為由,拆除新村外圍非法木屋,但往往在拆除木屋後,就讓空地廢置最後形成廢墟,對附近居民生活作息造成影響。

他認為,若市政局有心要協助新村進行發展,不應拆屋外,也應協助新村村民擴大和發展,甚至協助居民取得地契才是上策。

他表示,市政局執意執行零度木屋的做法,已違反大馬首相發表“一個馬來西亞”概念。曾貴聲稱,目前新村約有2000住戶,除了其中800戶居民持有地契外,餘者逾千戶都是非法住戶。

他吁請新村村民仿效檳城荳蔻村村民團結一致,與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籌募基金來保住家園。

“我們也邀請聯邦直轄區另外2個新村,即增江新村和熱水湖新村代表出席晚宴和邀請他們上台發言。”

出席記者會的尚有馬華聯邦直轄區公共投訴局副主任陳元虎、沙叻秀新村民眾大會堂張茂林、沙叻秀新村體育會主席呂順富、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主席黃志明和財政張桂芳等人。

反拆屋委會籌款打官司

陳元虎聲稱,239戶接獲市政局拆除木屋令的居民中,有50餘戶居民已拆除木屋和搬遷,餘下的居民則在法庭於6月10日發出庭令,要市政局停止拆除工作後都繼續居住在新村內,部份村民則成立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

目前,反對拆除木屋委員會分別向廠家和木屋居民收取1000令吉和800令吉律師費,其中木屋居民只需支付500令吉,餘下300令吉將通過籌款晚宴籌募。

他提到,新村是在新村法令成立前已存在,加上村民住家都有水電供應,何來非法之說。

此外,張茂林則吁請新村村民踴躍協助被逼遷的村民籌募2萬5000令吉法律基金,以保住家園。

他澄清,成立委員會的做法並非要和政府對抗,純粹是希望政府知道新村的合法性,不要讓在新村居住多年的居民流離失所。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54082?tid=14

Monday, August 3, 2009

20090803 NST: Villagers have right to stay


INSTEAD of engaging in needless polemics, Penang Chief Minister Lim Guan Eng should give his undivided attention to resolving the Kampung Lorong Buah Pala controversy.

Demolishing the village would reflect badly on Democratic Action Party's promise of "saving the village, no matter what the cost or consequences".

Lim's suggestion that part of the village could be retained for the residents, or that the state refuse planning permission for the apartments, are unworkable.

Lim should also not belittle the 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 genuine offer to pay the RM3.2 million which was paid as premium for the land by the state officers' cooperative. It is good to note that MIC and Pakatan Rakyat are trying to save the village.

It is surprising that residents in a village that is reputed to be more than a century old have been declared as squatters with no rights, legal or equitable, by the Federal Court.


Didn't the residents and their ancestors acquire any legal or equitable right by virtue of their long occupation of the land? How did most, if not all,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country come into existence and become legal entities?

I do not see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Kampung Baru in Kuala Lumpur and Kampung Lorong Buah Pala in Penang.

Both villages were settled by the inhabitants and their ancestors a century back and, therefore, have acquired a legal if not equitable right by way of continuous occupation.

In England, mere squatting for 12 years continuously creates an indefeasible right of ownership to the land. A squatter in the local sense is a short-term occupier of a piece of land.


Furthermore, the Penang government had acquiesced in their century-long domicile in the village.

To say that the residents of Kampung Lorong Buah Pala have no right to remain there is to question the legal existence of every traditional village in the country.

These villages came into existence even before many of the laws of the National Land Code were enacted. No village headman a century ago headed straight to the Land Office to get a legal title before starting a settlement.

It is immoral for the state government to conclude a deal with the cooperative over the heads of the affected residents, and unjust for the courts to conclude the villagers have no right to remain on the land.

Kampung Lorong Buah Pala could very well be a test case as to how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settlements belonging to various communities in the peninsula and Sabah and Sarawak will fare in the future against the onslaught of development and the relentless urban sprawl.

V. THOMAS
Sungai Buloh
Source: http://www.nst.com.my/articles/18pala/Article/index_html

Wednesday, July 1, 2009

中国报:走入新村‧沙叻秀新村

靠近城市保存樸素文化
村民最擔心拆屋

報導:熊雪慧
攝影:黎振寰

靠近市區的沙叻秀新村,與后面的高樓大廈,形成強烈對比。

沙叻秀新村是吉隆坡聯邦直轄區其中一個華人新村,雖然靠近大城市,但是村內朴素的文化仍保存良好。

沙叻秀新村與其他新村一樣,面對人口老化、外勞湧進、治安越見不靖、地契等問題。

不過,當中令當地村民擔心的是,莫過于吉隆坡市政局近年來所採取的拆屋行動,尤其是于2008年尾,市政局更直搗新村內,拆除違法建造房屋,引起村民極度不滿,認為市政局已是“踩過界”,無視村民存在。

村民解釋說,人口增加興建房屋,以便可以有更多人居住,因此違法建屋是情有可原,市政局不應在還未瞭解情況,就採取拆屋行動。

不滿拆屋沒善後

最令村民納悶的是,市政局在拆除有關違建木屋后,沒有善后,導致被拆除廢墟引發蚊蟲滋生,讓不法之徒有機可乘,在廢墟地埋伏伺機幹案。


廢墟在新村內可說是處處可見,形成當地“景觀”之一。

此外,新村內也擁有一間警局,唯村民指沒辦法起阻嚇作用,治安不靖情況令人擔心。

位于山形地區的沙叻秀新村道路窄小,不過當地新村的路段特別難行,如果車子的馬力不夠,真得很難在山路上行駛。

村民感歎說,新村多年來都無法獲得政府照顧,尤其是拆屋行動上,更令村民失望。

曾貴:礦場帶旺新村



沙叻秀新村雖然靠近市區,但是部分面貌,還是保存著傳統新村的特色。

沙叻秀新村村長曾貴指出,沙叻秀新村于1948年開始成立,當時,沙叻秀新村附近有很多錫米礦場,大部分的村民都是以採錫米為生。

他說,當時的錫米礦場簡接帶旺了當地的經濟,也吸引更多人到來新村落地生根。

“后來,村委會也在1951年成立,以便能夠好好管理新村內人口日漸增的事務。”

曾貴指出,1997年迄今,據統計,新村內逾有兩萬多個村民,還有2000多間的屋子。

他透露,真正擁有地契的屋子,只有944戶,其他大部分都是非法擴建的房子。

他憶說,吉隆坡市政局第一次採取拆屋行動是在2006年,當時村內鬧得雞犬不寧。

“當年,共拆了逾200間木屋,還有80間的工廠,情況駭然,許多村民一夜之間頓時失去家園。”

曾貴說,后來,市政局也在2008年頭,也採取拆屋行動,70間屋了和20間工廠遭殃!

“上述被拆的房屋是建在新村範圍外,不過,市政局在后來,即2008年尾,竟然在新村範圍,採取拆屋行動,令人感到不悅!”

村民迫不得已擴建


市政局在拆除木屋后,沒有善后,留下一堆廢墟。

曾貴指出,新村範圍內木屋雖然非法擴建,但真得是屬于新村人的資產,市政局不應沒有瞭解清楚,就妄下行動。

他解釋,新村走過這么多年,村內的人口一定會有所增加,村民有時也是迫不得已在自己的屋子旁擴建。

曾貴認為,市政局應該先瞭解村民的困窘,體諒村民的處境,不要拆下村民的房屋。

他指出,政府推動零度木屋計劃,試問如果新村沒有木屋,那裡像新村,這是新村的特色啊!

“到底我們新村人的特權在那裡呢?”

“猶記得1993年,政府要在新村部分地段發展高速大道,我們村民也很愛國,全力地配合政府計劃,受牽涉的村民也願意搬遷,為何木屋搬遷的問題,卻要為難我們的村民呢?”

雷志明:房政部助提升基設

雖然新村內有一所警局,不過村民還是申訴,當地治安問題沒有得到改善。

雷志明指出,房政部一直盡力協助提升沙叻秀新村基設,提高村民生活素質。

他明白沙叻秀新村面對木屋搬遷的問題,惟這不是房政部管轄範圍內。

“無論如何,如果可以幫到的地方,我會盡力幫忙沙叻秀新村處理木屋搬遷的問題,提供資料咨詢。”

雷志明說,全馬有450個新村,沙叻秀新村是唯一沒有溝渠或其他基設不足的問題。

他說,新村裡的基設應有盡有,無論是休閑公園或空地,還是道路修建,他會盡力去處理好,村民也樂意給予合作。

雷志明認為,新村的治安變差不關外勞的事,外勞入住新村主要是新村屋租金便宜,也靠近工作地點。

他指出,新村交通發達,是吸引匪徒到來幹案的肇因之一。

工廠促進發展


沙叻秀新村逾有300間中小型工廠,在當地發展蓬勃。

沙叻秀新村有逾300間工廠,包括有鞋子、家具等,部分工廠歷史悠久。

舊一代新村人剛開始時,是在家營業,直到后期生意多了,才擴大生產,因此新村內擁各種中小型工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不過,部分工廠是非法,因為有關工廠土地用途仍是新村住宅地。

此外,有些工廠業者沒有獲得營業執照,而經常接到吉隆坡市政局傳票,讓業者艱辛營業。

沙叻秀小型工業商業聯合會主席李國華指出,業者曾多次向市政局申請執照惟不果。

他說,當地工業發展已有幾十年,早前一批工廠業者,有80%已獲得執照,只有少部分還未獲得。

“隨著時間發展,早期的工廠,有部分早已搬遷,還有部分留在新村,吸引其他人到新村來發展工業生意。”

他說,現在看起來,好像真得好多工廠沒有得到執照,其實有部分是后期搬進新村發展的工廠。”

無論如何,他希望政府能給予通融,將早期拆除木屋的空地作為工業發展地。

民眾大會堂歷史最久


沙叻秀新村的民眾大會歷史悠久,一半的經費是由村民籌募,一次是政府資助。
沙叻秀新村唯一的民眾大會堂,歷史悠久,剛開始是由村民籌錢建造,后來獲得政府資助,負責一半的建造費。

村民指出,禮堂是建在政府地上,所以政府擁有管理權。

民眾會堂除了供給村民進行活動,如果村民不對任何民生問題,可到民眾會堂走一趟,向村長反映,再由村長向各有關單位投訴。

沙叻秀新村在新村事務局主任兼吉隆坡新村發展官雷志明爭取下,在民眾會堂草場上,設置樂齡人士休閑活動器材。

村民每早都會在民眾會堂做晨運,是村民活動的主要地點,令村民有個好去處。

此外,原本一向沒有牌坊的沙叻秀新村,最近也獲得有關當局幫助,在新村入口處設有牌坊。

早前沒有牌坊時,許多駕駛者不知道沙叻秀新村在何處,即使進入新村,也可能懵然不知,之從有了牌坊后,令更多人認識新村了。

村民有話說…

仍想為社區服務
★蕭檢妹(78歲)

我住在新村逾50年,我已到退休年齡,但我仍身體力行,為社區服務。

我目前在民眾大會堂擔任文書職,處理會堂裡的事務,如村民的投訴。

不滿處理搬遷手法
★李清(68歲)

我是第二代村民,在這裡居住了約58年,從事建築業。

我最不滿的是吉隆坡市政局處理木屋搬遷手法,如果有得選擇,我還是會住回新村。

現在治安比較差
★葉九(81歲)

我已在這裡住了56年,是在緊急法令下住進新村,其實當時的新村原本是個集中營。

相較以前,現在新村的治安較差,時常發生搶劫。

雖然這裡設有警局,但是治安沒有得到改善,新村多年來,好像沒有得到政府的幫助。

發展進度待改善
★黃勝(68歲)

看到安邦新村和沙登新村的發展,沙叻秀新村發展的進度,還有待改善。

這些年來,政府沒有好好瞭解木屋擴建的問題,村民也是環境所迫,人口的增加,才會擴建房屋,為何政府沒有體諒呢?

不滿代議士服務
★呂順富(50歲)

我是第二代的村民,通常第二代的村民都是從事建築業為主。

新村是個好地方,位于策略性位置,無論去吉隆坡或舊巴生路都很近。

我不滿身代議士沒有真正關注新村木屋區的問題,她應該為村民爭取應有的權益。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9-07-02&sec=local&art=0702lk10.txt

Tuesday, April 28, 2009

中国报::沙叻秀新村設委會,禁市局拆木屋,逾200戶矢捍衛家園!

今日焦點.沙叻秀新村
設委會禁市局拆木屋
逾200戶矢捍衛家園
(吉隆坡26日訊)吉隆坡市政局把零度木屋計劃伸展至沙叻秀新村,村民成立搬遷委員會,誓要捍衛村民和業者合法權力,禁止市政局在新村展開剷除非法木屋活動。

據悉,隨著多輪剷除木屋行動后,市政局在今年初再陸續發信給沙叻秀新村一些村民和小型工商業業者,要求大家在4月杪至5月9日前搬遷。

共有200多間單位涉及,包括住家和工廠,被令搬遷的單位零零星星散佈在新村範圍內,包括11路、11路A、13路、16路一帶。

沙叻秀新村村委會今日在民眾會堂舉行村民大會,宣佈搬遷委員會展開的簽名運動,諮詢村民意見是否贊成通過法律途徑,禁止市政局進入新村展開拆除行動。

出席者有村委會主席曾貴、前任馬華士布爹區會主席林冠錦、區會副主席陳元虎、民眾會堂主席張茂森、搬遷委員會主席黃志明、委員葉錦松、沙叻秀小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李國華等。

陳元虎說,搬遷委員會將展開為期1週的簽名運動,以捍衛村民在新村的合法地位和權益。

他促請村民團結一致,不要輕易放棄,全力支持簽名運動。

他說,他們將把備忘錄提呈首相拿督斯里納吉、聯邦直轄區部長、市政局等,要求當局重新檢討在沙叻秀新村展開的零度木屋行動。

他指出,市政局多年來已把零度木屋行動“侵入”沙叻秀新村,把村內許多沒有地契的住家和工廠當成非法木屋。

“沙叻秀新村已獲得房政部承認為合法新村,新村村民和業者應該享有合法地位,況且所有單位擁有水電設施,市政局不應把新村住家和工廠當成非法木屋。”

他說,即然該新村已是合法新村,市政局沒權進入已被憲報公佈為新村的地區,展開拆屋活動。

他以新村3路情況為例,該區200多間木屋鏟除后,村民被遷移至親善廉價組屋,木屋原有地段空置迄今完全沒任何發展。

多次申請地契被拒

沙秀新村村委會主席曾貴說,村民住在沙叻秀新村已數十年,儘管多次申請地契,但都被拒絕。

他說,該新村于1948年至1952年期間成立,村民們已居住超過數十年,但大部分村宅迄今仍無法申請到地契。

他指出,反觀新村毗鄰的甘榜馬來西亞,雖在70年代成立,但村民們已獲得地契。

他說,該新村共有2000多間房屋單位,迄今只有900多家擁有地契,其余皆屬于沒有地契的非法木屋和工廠。

“隨著市政局多次展開拆屋行動,剩下的木屋和工廠約有1000間,其中700至800間是房屋,200多間是工廠。”

曾貴促請村民,踴躍加入搬遷委員會,與市政局展開周旋,儘力捍衛村民和業者權力。

市局沒與村委會協調

陳元虎說,即然市政局不把沙叻秀新村的村民放在眼內,村民們也無需通過對話會和當局協調搬遷課題,應直接和當局周旋到底。

他說,市政局不只是把拆除木屋行動伸延到新村範圍,也沒向村民說明有關土地到底屬于政府地還是私人地。

他說,雖然村委會已成立,但市政局並沒通過村委會進行協調工作。

他說,村民住在新村已有數十年之久,應該享有申請地契的權力,迄今還是被當成非法木屋看待,這對村民非常不公平。

“如果村民接受通過法律途徑,我們將和市政局周旋,市政局在案件訴訟過程也不能進來拆屋。如果村民勝訴,村民將能申請地契,失敗則至少有關事件被拖延數年,可能屆時情況有所改變。”

沙叻秀小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李國華說,市政局官員調查工廠時,每次都會發出傳票給業者,有關傳票罰款也會逐步增加。

“如果首次獲得傳票是300令吉,第2次是1000令吉,第3次將曾加至2000令吉,加重業者的負擔。”
新闻来源: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9-04-27&sec=local&art=0427lk03.txt

星洲日報:沙叻秀村200戶被逼遷‧遷委員發動簽名維護權益


(吉隆坡)吉隆坡市政局拆除木屋行動延伸至沙叻秀新村,逾200戶沒有地契的村民接獲搬遷信,要他們在5月9日之前搬遷至八打靈高原人民組屋。

搬遷委員會對市政局做法表不滿,今召集村民參與“維護沙叻秀新村”簽名活動,以及登記成為聘請律師與市政局對抗,維護權益的一員。

搬遷委員會主席黃志明邀請馬華聯邦直轄區公共投訴局副主任陳元虎和士布爹區會署理主席兼沙叻秀新村村民委員會主席曾貴與居民會面。

陳元虎對於市政局的零度木屋計劃延伸至新村,以及市政局隨意發函,就要求村民搬遷的作風表示不滿。

新村具一定合法性

他說,沒有地契的村民曾申請地契,但卻被拒絕。村民住在新村多年,繳付水電費和門牌稅,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市政局不能隨意指示居民搬遷。

他指出,自市政局開始零度木屋計劃後,3年前指示7路的村民搬遷至蒲種親善村人民組屋,但該地也荒廢了3年,不見任何發展。

他表示,此次會面是為了展開“維護沙叻秀新村”簽名行動,以及確定究竟有多少名村民願意聘請律師爭取權益而來。聘請律師主要是為了要市政局立即停止拆除木屋的行動,同時也強調木屋居民的合法性。

將居民聯署簽呈首相

陳元虎表示,他會在一週內將居民的聯署簽名呈交給首相拿督斯里納吉、聯邦直轄區部長拿督拉惹龍吉和吉隆坡市長拿督阿末弗亞,反映村民立場。

另一方面,曾貴表示,沙叻秀新村原有逾2000間木屋,其中逾900間擁有地契。不過,扣除這些年來被征用及拆除的木屋後,沒有地契的木屋剩下七八百間。另外,還有逾200間沒有地契的工廠。

他說,市政局逐步將零度木屋計劃延伸至新村是不對的,村民與廠家應該團結一致,與政府周旋。

其他出席者包括沙叻秀小型工商業聯合會主席李國華、沙叻秀民眾大會堂主席張茂林、馬華士布爹區會前主席林冠錦和搬遷委員會委員葉錦松。

星洲日報/大都會‧2009.04.26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62125

Sunday, April 26, 2009

光明日報:簽名維護權益‧200沙叻秀村戶反對逼遷